近日,深交所IPO“考场”中,一家收到三问“考卷”的拟IPO公司颇为引人注目。
从IPO进程来看,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超股份”)自去年6月获受理,已先后经过深交所两轮问询22题的“全面体检”。然而“备考”1年多,公司为何在回复二轮问询4个月后,再次收到三问“考卷”?公司经营情况出现了什么新变化?IPO遇到了什么新变数?
上海证券报记者查阅公司前两轮“考卷”发现,中超股份此次IPO或存在营业收入真实性待核查、关联关系扑朔迷离、毛利率水平不合理等疑点。此外,中超股份板块定位不明、曾两度“冲A”未果也被深交所反复追问。如今,深交所发出三问“考卷”,似乎也折射出中超股份IPO前景难测。
招股书显示,中超股份主要是做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本的产品包括以超细氢氧化铝为代表的低烟无卤阻燃材料,以及以特种氧化铝、勃姆石为代表的锂电池涂覆材料等。
深交所发现,中超股份关联方较多且多从事化工材料行业;公司实际控制人亲属控制的国邦物流报告期内负责公司华东和华南区域运输线路,国邦物流主要是通过组织当地社会运输车辆为企业来提供货物运输;公司第一大供应商香江万基与公司生产经营地距离约4公里。
对此,深交所要求相关方说明,公司及其关联方、员工、前员工及其近亲属与客户供应商及其主要股东、关联方是不是真的存在历史或现时的关联关系、股权关系、任职关系,是不是真的存在业务或资金往来、是不是真的存在股权代持等未披露的利益安排,还有是不是存在通过客户供应商及其关联方或其他第三方采用调节采购销售价格、采购销售量,或体外资金循环虚增收入、代垫承担成本费用的情形。
尤其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中超股份关联企业有诸多由实控人亲属全资或控股,但公司此前并未在招股书中说明关联企业的经营情况。
例如,招股书显示,这次发行前,裴广斌、张金华为公司控制股权的人、实际控制人,两人合计控制公司61.61%股份。而负责公司华东和华南区域运输线路的物流供应商国邦物流的控制股权的人陈晨系裴广斌之表侄女。
又如,国牛商贸为公司供应商,报告期内主要向公司销售木托盘、工业级氢氧化铝等,其控制股权的人郭飞安与陈晨系夫妻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国邦物流和国牛商贸皆于2020年底成立,自成立起即与中超股份开展合作。国邦物流2021年即成为中超股份前五大供应商。
中超股份回复问询称,国邦物流、国牛商贸与中超股份的交易额占其出售的收益比例高,主要为企业来提供服务,其中公司采购占国邦物流收入比例超过90%。同时,2021年,中超股份向两者采购金额合计2122.88万元,占公司采购总金额的4.93%。
此外,记者发现,中超股份向国邦物流采购物流运输服务的单价明显高于其他物流运输供应商。
具体来看,华东地区运输单价上,国邦物流略高于另两家供应商;华南地区运输单价上,公司2020年对主要运输供应商洛阳交运的采购单价为364.48元/吨,2021年及2022年,对主要运输供应商国邦物流的采购单价分别为374.40元/吨、413.45元/吨。
2021年至2022年中超股份华东区域主要运输供应商运费、运输单价具体情况
对此,中超股份表示,2021年,国邦物流华东地区运输单价略高于其他供应商,主要因运输线路和运输距离不一致导致。华南地区运输方面,国邦物流对华南区域运输线路较为熟悉,具有较强的运输响应和协调能力,因此其报价低于其他物流供应商,故公司选择由国邦物流承运相关线年,华东地区及华南地区运输单价均较2021年有所增长,主要系油价上涨、交通管制等原因导致。
一方面,近年来中超股份毛利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中超股份毛利率却居高不下。
具体来看,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分别是30.72%、27.70%和25.84%,主要来自于超细氢氧化铝产品,它的毛利率分别为31.02%、28.72%和26.35%,呈持续下滑趋势。中超股份表示,产品毛利率主要因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影响而有所下降。
而另一方面,与行业内上下游企业平均毛利率相比,中超股份报告期内25.84%至30.72%的毛利率水平却偏高。有关的资料显示,超细氢氧化铝产品产业链上游为铝土矿开采行业和氧化铝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0%至17%之间;下游主要为电线电缆料行业和电线电缆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0%至15%之间。
具体来看,低烟无卤阻燃材料主要生产企业为中国铝业、淄博鹏丰、中顺、振华股份等。淄博鹏丰、中顺等由于未披露超细氢氧化铝详细财务资料,没有办法进行毛利率比较。
国内上市公司中,和部分产品涉及超细氢氧化铝,且仅披露超细氢氧化铝产品毛利率,但中超股份并未将其列为可比公司。
而在中超股份选择的可比公司中,万盛股份和雅克科技主要生产经营有机磷系阻燃剂,其合成方法、原材料、产成品、应用领域均与中超股份存在比较大差异,毛利率可比性待商榷。
此外,公司应收款项占比问题也较为显著。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融资账面价值合计分别为2.55亿元、3.07亿元和2.88亿元,占资产总额的占比分别是29.37%、29.35%和24.03%。公司表示,下游电线电缆行业主要是通过票据进行结算,客户向公司的回款中票据结算占比较大,导致公司期末应收票据规模较大。
资料显示,公司曾于2019年、2020年先后申报创业板及科创板,后均主动“撤单”。回溯此次申报创业板上市,公司保荐人海通证券于2021年9月开始尽调,2022年1月开始辅导,2023年5月完成辅导,公司IPO申请于2023年6月获受理。
对于前两次IPO“撤单”具体原因,中超股份称:首次申报创业板撤回系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未涵盖部分新进研发人员,及认为自身总体符合科创板定位,拟撤回后设立持股平台向研发人员增资扩股、优化激励机制,并调整板块定位申报科创板所致;二次申报科创板撤回,系公司及保荐人审慎评估后认为公司科创属性不够突出,最终选择撤回。
耐人寻味的是,此次申报,中超股份中介机构、主要签字人员、相关财务数据并未发生变动,但保荐人尽调及辅导用时仍超过一年半。公司前次申报科创板时披露了市场占有率具体占比,而此次并未披露。
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超股份申报创业板,在是不是满足“三创四新”定位上也遭到质疑。
从创新性来看,一方面,公司研发费用率偏低。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占据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是3.63%、4.60%和5.04%。另一方面,公司或还存在突击增加研发人员的情形:2022年末,公司员工人数同比增加136人,其中研发人员同比大幅度的增加49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由13.62%提升至17.24%。
从成长性来看,招股书显示,公司本次IPO募资主要投资于年产12万吨氢氧化铝微粉建设项目、年产3万吨高白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项目、年产3万吨新能源电池涂覆材料用特种氧化铝项目、年产1万吨勃姆石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但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要营业业务超细氢氧化铝市场规模比较小,中商产业研究院调研结果为,2022年国内超细氢氧化铝总产量约为84.66万吨,而2023年全年公司超细氢氧化铝产量约22万吨。未来能否充分消化募投项目产能,也被监管重点关注。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3年度销售费用率为0.89%,同行业中等水准为2.81%;2023年度管理费用率为1.92%,同行业中等水准为7.52%。
中超股份这两项财务指标均明显低于同行业中等水准,令人疑惑。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集中度约30%,较为分散。监管部门关注其各类期间费用归集确认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有所不足。